人物

导航 导航

男人窝 > 人物 > 正文

可穿戴设备之父的过去(2)

编辑:小男2014-07-08 14:24:33

  他的过去

可穿戴设备之父——艾里克斯·本特兰

  艾利克斯·本特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人体动力学实验室中会见了我。这个实验室成立于三十年前,从那时开始他就是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这个头衔一直陪伴他走到今天。他看上去很年轻,根本让人猜不出现年已经 62 岁了,每天下午都要出去做做运动。到了周末,如果有空的话,就会和爱人和两个孩子一起去骑骑车子,滑滑冰。现在他在我面前,悠闲自得的神情,背靠在沙发中,双腿舒展,一只胳膊搭在沙发上,让人想到的是你某位和蔼可亲的叔叔,而远非在前沿科学领域中,私下里已经被人尊称为“可穿戴科技产品之父”。

  其实,他曾经差点儿就与这样的称号失之交臂。在 1973 年,就在有关河狸数量监测的那个项目刚刚结束不久,本特兰辍学了,成为了一名卡车司机,之所以有了这样一段人生弯路,是因为他对为学位而设的种种僵化苛刻的学校制度感到无力和沮丧。他后来又回到了学校,完成学业。后来仅仅出于好玩儿,跑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76 年的本特兰,当时在学校里是一个异数。他的同事大多数都来自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他是带着人类心理学的背景加入进来的。当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块化是最热门的两个话题。而人工智能和心理学是归属在一个院系下面的。

  本特兰想要去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他还同时学过社会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人际之间如何互动,以及如何看待彼此的学科。深夜时分,他就会在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顶层继续钻研学问,周围全都是在当时世界最高精尖的机器人,还有最早的 Lisp 机器,以及镭射打印机的样品机,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都是放到世界其他地方都根本找不到,而且全世界都热切盼望出现的玩意儿。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开发一些产品,可以和上述科技并肩站立?比如:创造出一些闻所未闻的科技产品,一个可以理解人性的机器?从此之后,他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钻研。在 1986 年,他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后,在斯坦福大学经过简短的深造后,又回到麻省理工,为他第一所实验室命名,以表达自己毕生所要做的事情:"凝视人类"。

  现如今,“可穿戴科技”在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是寻常之物,可是三十年前,这对于一个刚刚登堂入室的研究者来说,根本不是一个多么清晰的研究方向。那个时候,计算机学家研究计算机,社会学家研究社会。本特兰对此回忆道:“那个时候,诸如面部识别,或者是用户交互界面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可穿戴科技本质上就是社会化的,但是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当实验室正式运作,主流看法是:任何牵扯上社会性因素的概念,都离计算机领域八杆子打不着。”

  说服人们,让人们相信计算机和社会心理之间,存在着复杂且深刻的关系,是一件太过困难的任务。在当时他非常难以筹到项目研究所需的资金。一般性的投资渠道都对他紧闭大门。人们往往这么反问他:“当下那么多严肃的项目研究都在齐头并进,有什么理由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看似如此怪异的项目研究上呢?”本特兰看此情形,不得不向 FedEx 和 Eriksson 公司寻求帮助,因为在他的判断中,他们将因为“可穿戴科技”的崛起,而受益匪浅。这样的理念,给新兵菜鸟们说,他们会点头称是。但是给有资历的专业人士说,往往会得出“你的想法就是不靠谱”的结论。他的想法在当时更像是科幻小说。固然你可以利用太空卫星来观测河狸,但是你面对人类,需要用一个科技设备无缝的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存在于你的眼镜中,衣服上,或者其他某个具体的位置,这听上去有点儿太荒谬。更何况在上世纪 80 年代,那时候没有无线技术,更没有互联网。

  这里还要提及一点的是,本特兰也许被人们尊称为“可穿戴科技之父”,可是在他之前,其实还有几位前人,已经和可穿戴科技沾边。在他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十年前,数学家爱德华·索普(Edward Thorp)和计算理论专家克劳德·香农( Claude Shannon)就曾设计出来一件精巧复杂的新奇装置,它可以帮助赌徒在轮盘赌的赌桌上出老千。这个装置大概香烟盒那么大,可以捕捉牌桌上轮子和球转动的速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出老千的人所穿鞋子上有两个开关:第一次触碰(或者按下)可以触发装置上的计算机,第二次触碰(或者按下)就可以开始计时。如果轮盘赌上的小球转了三圈或者四圈,出老千的人耳朵里就会响起音乐。也就是说,他戴着一种类似助听器的设备(当然啦,看上去应该非常自然合理,不会引人怀疑),通过线连接到电脑上,线一般都是隐藏在头发中或者贴肉藏在身上。

  尽管索普和香农的发明堪称绝妙,但是这样一个笨重的装置只能胜任一个任务。要让可穿戴科技走得更远,实现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实用,那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这么一段漫长的路的起点,应当是“可穿戴计算项目”。这个项目是本特兰在 1986 年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后发起的,但直到 1998 年,在本特兰自己的实验室的资助下,这个项目才算有了实体。

第一款可穿戴产品的样品机

  第一款可穿戴产品的样品机,看上去就跟上世纪九十年代实验室里的新玩意儿一样。直到 1998 年,本特兰可穿戴科技产品的"衣橱"开始变的越来越大,据他回忆,有一款眼镜上面搭载了一款完整的私人电脑显示屏;一款手表上面搭载了一块健康追踪器,可以测量记录体温,心跳以及血压;一根皮带,里面内置着电脑,还有无线上网功能;一个尺寸放大了一倍的领针,既可以当作照相机,又可以当作微型电话来用;还有一个缝制在夹克上的触摸板和键盘。这些发明都是由本特兰以及他带着的 20 多个学生一起完成的。这些学生笨拙的把设备带在自己的头上,身体上。毕竟这些可穿戴产品的样品,看上去并不太像是一款标准意义上的“可穿戴科技产品”。曾经本特兰还将个人信息资料放入传感器中,再将其搭载在徽章中,这在未来改变了呼叫中心以及投资银行对于人员组织以及开会方面的管理方式。手表式可穿戴智能产品,在 2000 年刚过的时候,开始迈出从想法到现实的第一步,而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影子。那么 Google Glass 呢?应该说这款产品的最早的一个发明人,是本特兰所带的一名极为优秀的学生泰德·史坦纳(Thad Starner)。他发明了一种既是屏幕,又是键盘的玩意儿,横盖住大半个脸,线绕过身体,与一台计算机和一个单手键盘相连。这款机器的名字叫做“Lizzy”,最后它进化成了 Google Glass。

本文导航
  • 第1页:可穿戴设备之父艾里克斯
  • 第2页:可穿戴设备之父的过去
  • 第3页:可穿戴设备之父的现在
  • 第4页:可穿戴设备之父的未来
  • 第5页:艾里克斯·本特兰个人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标签:可穿戴
相关阅读

声明

2017-05-09

陈漫手里的相机住着妖精

2016-05-26

罗永浩锤子手机还能够继续“情怀”下去吗?

2015-07-13
热门视频
卫生纸一定要扔进马桶冲走
精致又浓郁的豚骨汤拉面
德古拉婉儿千里取人首级
首艘国产航母第四次海试
精彩专题
胸器逼人的女星大秀事业线
张馨予性感火辣写真盘点
盘点娱乐圈人设崩塌的明星
盘点女神们的黑历史
热点推荐
马化腾美女高管出井伸之复旦理工男罗玉凤吴海雷军吕传伟林斌计伏彩瑞程维周鸿祎王迅汤兴李开复李明俊寇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