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达人王健林 万达集团走出新思路新方针
去年,王健林董事长几乎成了收获奖项最多的中国人。在2013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几乎拿到了作为一个公民个体所能企及的所有荣誉和褒奖。那么如今2014年了,王健林董事长又做出了什么新成果呢?一起来瞧一瞧。
王健林拿地众多,带领万达不断壮大。 “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这是王健林拿地概念中的精髓,也是在本届文博会打出的广告语。他们推出的“迄今最精彩的世界顶级秀”武汉汉秀、“世界顶尖科技主题乐园”电影乐园出尽了风头,1比1还原的创意建筑外观令人眼前一亮。。
近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幕。文博会10年,培育了“文化+金融”、“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评论人士认为,在政策层面上,文化产业日益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如2013年的文化产业30强中,民营企业占了7家。
有媒体报道,万达展厅还专门设置一个3D体验影院,让观众直观体验汉秀和电影乐园的精彩内容,吸引人们到万达展区参观拍照。一位连续多年参加文博会的展商表示,这是他看过的最精彩的文化项目。一位来自美国的观众说,非常了不起,在美国都没有这么好的文化项目。
投资共60亿元、今年年底开业的两个世界级文化产业项目,引发了业界人士对王健林文化产业理念的关注。
这些理念,散见于王健林拿地后在面对媒体提问时的回答,以及他在各种论坛的演说。
拿地大人王健林 万达集团走出新思路新方针
要做就做最好
王健林拿地的理念之一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种理念在他那里产生较早,贯串在整个企业发展之中。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他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后发展很快。2013年8月19日,在彭博亿万富翁全球排行榜中,王健林拿地众多,一路成长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身家达到142亿美元,较前首富宗庆后的财富高出32亿美元。那时,他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仅14个月,所辖产业已包括美国AMC影院公司和中国万达院线公司,两家公司合计占有全球10%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在今年底开业的武汉汉秀和电影乐园,也体现了他“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据媒体介绍,这两座建筑均出自菲舍尔先生的设计。菲舍尔是国际著名的舞台美术和建筑艺术大师,曾受邀出任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舞美艺术总监,还设计了英女王登基50周年的“金禧庆典”和60周年的“钻石庆典”演出。汉秀的“红灯笼”和电影乐园“编钟”的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是一年前去世的菲舍尔留给世人的最后两件作品。
差距就是潜力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王健林拿地有个比较独特的想法:差距就是潜力。 国外的历史证明,文化可以做成大产业。但这样的大产业,在很多国家也包括中国还没有出现。
“像美国,它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到GDP的24%,是出口的第一大产业,它一个国家占全球文化产业的比重超过50%,是真正的文化强国。而且,美国前400大公司当中有72家是搞文化的企业。”王健林 拿地的时候说,“我们的两个邻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10%,韩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7%,一个骑马舞点击量就超过20亿。而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才占2.5%,差距就是潜力!”
按照他的说法,有了很大差距,也可能有了很大潜力。以电影为例,万达电影制作公司虽然起步晚,但采用好莱坞产业模式,拍什么由专门决策班子定,不像很多电影公司就是靠一两个导演、一两个演员,万达不签导演、也不签演员,就是走电影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据今年4月25日王健林在上海演讲时透露,万达电影今年推出的两部电影,《警察故事3》票房6亿左右,《北京爱情故事》4亿左右;这两部片子投入都很小,前一部投入不到1亿,后一部投入3000万,其利润可观。这是万达拥有电影产业的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所在,包括从影视基地、制片、发行、放映到电影节的全部内容,在全球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