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我想成为一个大慈善家(3)
万达给我带来了成功的满足感
记者:万达除了给你带来财富、阅历之外你觉得还带给你什么?
王健林:万达给我带来了成功的满足感。创业的时候,我们是一个贷款190来万、一二十人、什么都没有的公司。我到公司的时候,值钱的只有两样东西:一台1万多块钱的搅拌机,我们用它自己搅拌;另外还有一辆双排座2万多块钱的农用车。把这么一个小破企业带成现在几百亿的资产,我感觉到了人生成功的满足。
另外带给我非常大的喜悦是我和人打交道的那种快乐感。当我看到我的团队中的人一步一步地起来,年轻人越来越多,我就觉得我建立了一个好的团队。在目前信用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团队里的人际关系、大家这种阳光,让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大的满足。
记者:现在如果说放下手中的公司,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王健林:就是做慈善。我真有可能在10年之内彻底放下,什么都不管。财富积累到一个我心目中的数字之后,我就会彻底放下了。然后我会把主要精力花在到全国各地去扶贫。
这不完全是去帮助别人,而是一种获得内心安宁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看到豪华城市的背后,看到在它们2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还非常破烂。包括所谓白领在内的很多城里人不懂这个东西,他们以为中国很发达了,其实不是,我们还差得很远。
某种意义上,财富是用来赎买自由的。王健林意识到财富的本质是用来帮助别人。当他可以用财富帮助那些为财富裹挟的人获得最基本的自由保障时,他得到了满足和愉悦。他用物质财富赢得了心灵的财富。
说慈善不需要回报是错的。回报就是这种快乐感。人的生活层面分了好多,最顶层的就是精神上的愉悦。人生最大的追求是精神追求。慈善需要回报,本身也是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帮助他人的愉悦感。现在的慈善,除了提倡慈善人努力帮助他人,也提倡被帮助人学会感恩。有一些企业家拒绝对一些人提供帮助,很多人就批评他们索求回报。其实他们错了,他们不了解那些企业家最渴望得到的回报是什么。现在大家都讲感恩。欧美国家都是讲感恩的,他们的文化就是感恩文化。他们去教堂,他们去恕罪,他们去感恩。有了这种互动才会出现进一步的互助。
记者:但是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希望受助者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而不是对帮助产生依赖。
王健林:不产生依赖感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帮助他人有时候只希望被帮助者一句感恩话语的回馈,这种回馈一方面可以教育有钱人更多地帮助他人,另一方面会让受助者知道感恩,促进慈善更好发展。
现在中国的社会责任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潮流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主流,绝大多数人还认为中国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才会改变。
记者:如果企业不尽力追求利润,他们会不会在未来丧失发展的能力?
王健林:现在全球企业界的主流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最核心的目标,而是将做一个社会型的企业作为主流思想。倘若企业不能有效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不能更多地帮助社会,那么他们的存在就会失去价值支撑。
无论企业家还是企业,都要学会如何从狼变回人。这是全球企业界主流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譬如达沃斯论坛,绝大部分人都在谈怎么履行社会责任、怎么节能环保,这是一种很好的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当越来越多的地震、海啸、飓风、热浪和冰雪袭击我们的时候,当厄尔尼诺变成一种生活常态的时候,当我们在《后天》中看到的惊心动魄场面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人们意识到,如何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最近几年大家都能感觉到,春天不像春天,冬天不像冬天,还经常出现一些反常的气候现象。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对环境的破坏可能要危及我们这个星球,危及人类的生存。我曾开玩笑说,人类兴许还有几百年。因为我们对地球的破坏实在太严重了。把油从地底下抽出来烧掉,很多树木被砍掉,大批生物灭绝。人类作为地球生物链最高端的生物,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总是这么祸害,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自己被自然选择淘汰了。
王健林说,很多时候人们得感谢戈尔那部著名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他说在德高望重者的呼吁下,很多国家领导人和企业领导人以及普通老百姓意识到我们的地球正在走向毁灭,而造成毁灭的原因是人类自己。意识到这点之后,未来政界和企业界会在很长时间内致力于追求环保和社会责任。如果中国企业家坐在一起探讨的主流思想不再是生意心得,不再是传经布道听大腕儿讲“先进经验”、与大腕儿交流和共进晚餐,而是探讨如何做慈善、环保和NGO,那么中国的企业家就会进化到一个全新的层面,真正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也会成为公众所真正推崇、尊敬的时代中坚力量。
记者:对于中国,你觉得你能提供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王健林:我没想过能对整个国家提供多大价值,但对其他人来说,我所能提供的就是树立一个好的商人榜样。我相信恰恰是有了这种思想和行为以后,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我想告诉企业界的其他人,有好德行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得更大、做得更好。
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商领袖跟上王健林的脚步,当他们拥有了全新的理想而不只是跑步追赶财神的时候,他们会为这个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他们拥有比他们和公众所能想像的更多的能力和潜力,也拥有更多的挑战和责任。
全球化的潮流奔腾不息,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尽管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但在王健林看来,最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当属“缺乏远大目标”。他说:“要有远大的目标,要看到有远大的愿景。伟大的企业一定有伟大的DNA,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好,其实取决于创业阶段的目标,现在中国民营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目标。”
一些人在困惑中放弃了,他们所获得的只有物质上的财富,失去的却是梦想和动力。他们令王健林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商人做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将公司卖出套现?
王健林给他的公司确立了“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远景。他并不追求纯粹的数字,而是追求一种超越了数字的方向。他知道中国企业缺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这是一种无法救治的致命伤害。“有了远大目标之后,缺什么就建立什么;但是缺了目标,企业无论怎么补救都不行。”他说,“而现在很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卖了,一个世界第一居然卖给了世界第三的公司,你说这个事情怎么理解?”
王健林无法理解的事情还将继续存在,而他无法摆脱的宿命也注定会终生缠绕他。对于这个以经商为职业、以成为中国杰出的慈善家为理想的企业家来说,他所能做的只有延续自己异乎常人的精力、勇气和坚毅去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