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导航

男人窝 > 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文化传承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2)

编辑:小男2014-04-03 15:08:45

清明文化传承

  组织团体为革命烈士扫墓

  除了吃冷食,扫墓是最常见的风俗之一,扫墓在平度民间亦叫“上坟”,清明前几天人们要到祖坟填土、祭奠。据《平度民俗志》记载,填土很有讲究,只有父母双亡,坟顶才能尖起,若一方尚在,坟顶要平成长圆形。清明上坟填土,说明还有后代,如清明前后坟上没有新土则认为是后继无人。上坟时摆上供品,烧香、烧纸、祭酒、叩头。父母双亡者,闺女要在清明第二天(开明日)到坟前祭奠。如今闺女也可在节前或清明这天上坟。另外,清明节前一些机关、团体、学生也会集体为革命烈士扫墓。

  据了解,二十世纪80年代后逐渐恢复为已故先辈树碑习俗,清明节前,子女为父母双亡三年以上的亲人立碑。平度城区的许多居民则选择在西北紫荆山购置墓地,为亲人殡葬树碑。

  打秋千、戴片松已不多见

  过去清明节前,平度乡村有小孩的家庭都要架秋千,打秋千俗称“打悠千”,一般于清明、寒食时节进行。秋千形式有两种,一种叫“转秋千”,一种叫“月秋千”。转秋千是一种可以同时乘坐多人的秋千,也称“磨盘秋千”,其座位借用“牛锁头”,其旋转方式类似公园里的飞旋式天车,转动速度可以很快,稍不留意就有甩出去的危险。民间“三险”—骑马、坐船 、打秋千,其中“打秋千”即指打转秋千。另外一种形式叫月秋千,月秋千是一般人家所架的秋千。旧时习俗:清明逢在农历二月间,从正月十六吊秋千;若清明逢在农历三月,就从二月二吊秋千,总要跨一个月头,故称“月秋千”。

  如今不多见的清明习俗还有戴片松,据了解,所谓戴片松即清明早晨,乡村百姓纷纷到墓前、墓地寻找松柏,采摘带有浓烈松香味的片松戴在男孩的帽子上或女孩的发间,以祈“清醒”、“长寿 ”。门边上插柳条 、松条以祈“降福”、“避邪 ”。

  这些习俗都是中华文化长久发展的沉积,需要每个国人都去传承,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化的薪火相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文化传承
相关阅读

今年高考难度保持相对稳定 网友:加油,乘风波浪的少年

2020-06-19

今年内南京地铁站点AED将实现全覆盖 网友:大南京真棒

2020-06-19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40万 加油 祝你们金榜题名

2020-06-19
热门视频
卫生纸一定要扔进马桶冲走
精致又浓郁的豚骨汤拉面
德古拉婉儿千里取人首级
首艘国产航母第四次海试
精彩专题
胸器逼人的女星大秀事业线
张馨予性感火辣写真盘点
中秋节
七夕情人节
热点推荐
巴西总统嘲笑马克龙妻子黄果树游客遇难北京大妈接到诈骗电话李彦宏谈人工智能2019年放假时间表男子持刀砸门被90后女孩反杀西班牙直升机相撞一双鞋暴涨15倍广东大巴车高速侧翻7人死亡不想剃毛离家出走的绵羊恶心!酒店水壶内现卫生巾英国首相女友赴美被拒南阳整形女子死因公布北京一公交车与宝马斗气北京H5N6禽流感病例确诊千万不要轻易创业你的性格决定你适合什么职业28岁女护士整形医院内死亡字节开发电商App面试官最想刷掉的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