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美的“林黛玉”,陈晓旭毛遂自荐,一举成名
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在电视剧里,那些经典而美好的角色,始终能够历经时间的淘洗,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比如说赵雅芝版的白娘子、李若彤版的小龙女、李连杰版的方世玉等等,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不过在这诸多经典角色之中,真正的“绝版经典”在很多人眼里只有两个,一个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另一个则是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
说起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那真叫一个“绝”啊,她不仅在形象上宛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内在气质和神韵上也是真真儿地把林黛玉给演活了,以至于很多观众都产生了一种错觉,说林黛玉那就是陈晓旭,陈晓旭就是林黛玉。那么陈晓旭究竟是如何与“林黛玉”结缘的呢?她为何能把角色演得如此传神?
1983年的夏天,18岁的陈晓旭在鞍山话剧团工作。虽然在团里已经干了四年工作经验,可是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别说演主角了,更多的时候都是干搬桌子擦凳子这种杂活。某天陈晓旭在家闲来无事,正窝在家里看书。她的男朋友,同为演员的毕彦君跑来告诉她,《红楼梦》正在筹拍选角儿,男朋友还鼓励她直接写信给导演王扶林,说自己是最适合林黛玉的人选。可毕彦君怎么知道陈晓旭就是最适合林黛玉的人选呢?陈晓旭也觉得毕彦君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她摇了摇头:“中国这么大,谁会注意我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呢,写信?那是自作多情。”
毕彦君比陈晓旭大8岁,他知道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再有了。再加上他知道陈晓旭是那种外柔内刚,胆子非常小,心气却不低的姑娘。于是他故意用激将法激陈晓旭,严肃得说陈晓旭不敢拼,是缩头乌龟。一听毕彦君嘲笑自己胆怯,陈晓旭立马拿起纸笔。就这样一封来自陈晓旭的自荐信就这样寄到了剧组。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真的能凭借一封自荐信成功进入剧组吗?选林黛玉这个演员的时候,导演王扶林定下两个标准,一要像古代人;二要有才情。而陈晓旭竟然恰好都符合这两条标准,陈晓旭寄去的自荐信中不仅带了一张自荐照,还带了一首她曾经发表过的小诗,名叫《柳絮》,这首诗词是陈晓旭十三四岁写的。她的自荐信就这样在一群人的自荐信中脱颖而出,一个星期后陈晓旭就接到了去北京面试的通知。
接到通知后,陈晓旭立即动身坐火车去北京。面试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还真是让人替她捏了把汗。印象中的演员面试除了看形象,主要还是考量演员的表演能力。而《红楼梦》的王导除了看形象看演技之外,还会出一大堆刁钻的问题。例如陈晓旭去面试时,王导让她背《红楼梦》里妙玉的判词。虽然这个问题有些超纲,但对于把原著都读过两遍的陈晓旭,倒算是小事一桩。虽然陈晓旭能够问答得上来着实让王导感到吃惊,但毕竟当时竞选林黛玉角色的演员还有很多,那么陈晓旭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的呢?
18岁的陈晓旭虽然通过面试,但面试通过之后,还需要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培训初期,因为导演没定角色,所以大家都是乱试各种角色。只有陈晓旭十分另类,她除了林黛玉,其他角色一概不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快就到了正式试妆的日子,导演开始一个个定角色,当固执的陈晓旭带妆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试妆之后的陈晓旭终于是又往“黛玉之路”迈了一步,接着到了考验演技的时候。
不得不承认,陈晓旭真的是为演林黛玉而生,不管是林黛玉的泪眼盈盈,还是林黛玉的古灵精怪,亦或者是她的心高气傲,都与现实中的陈晓旭如出一辙。很多人都说陈晓旭戏里戏外都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1987年春天,经过三年的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终于开播了,不出意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日子里不管重播多少回,老老少少依然爱看。陈晓旭也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变成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