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力捧“烂演员”遭怒怼:巧用资本家的力量反击观众为翻身?
作者:【七月言情】,情感酒馆经营者,分享生活观,用温暖的文字,治愈你我的心!
导语:最近有一档节目《演员请就位》很火,新一季有点不一样。这些导师,有点东西!
比如这个导师郭敬明——理论派宗师、导演系王语嫣,豆瓣5.0以下评分电影常青树。
颇为喜欢与当红流量小鲜肉合作,擅长通过偷换概念等技能,掀起舆论战击败对方。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从去年号称养活B站无数up主的《上海堡垒》在票房上惨遭滑铁卢之后,网上就是一片欢呼。
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着雪亮的眼睛,更是用自己实际行动告诉了资本家们:想割我们韭菜,你这套没戏。
似乎小鲜肉收割票房的时代,就以这部《上海堡垒》正式画上了句点,之后因为口碑差评的不断发酵,导演滕华涛也不得已出来道歉。
却又被爆出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是用错了鹿晗,当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不知道导演这句用错了,是指自己能力不行还是暗搓搓的嫌弃鲜肉不鲜了?
不过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至少不是所谓的小鲜肉时代的落幕,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
小鲜肉们不断在证明着自己在流量面前的影响力,甚至是各种破圈到几乎失控的影响力。
看着这样的现实情况,谁又敢说小鲜肉对于票房而言就失效了呢?
显然对于追求利益的资本市场来说,小鲜肉们依然是最具竞争力的法宝。
比如在演员第二期中有一个偶像团体的成员,叫何昶希,介绍时更是大大方方告诉我们观众,他的演技为零。
虽然发言阶段郭敬明导演表示这段表演不怎么样,但是投票的时候,郭导却一点不含糊。
并且一手论“s级”的多重含义主题小演讲,配合手中的PPT式小白板,再加上自己的心酸小故事,是既发了卡保人,又把自己的身份做好了。
咱也想不明白郭导的审美是个什么标准!
而就在节目热播,引爆舆论的时候,吃瓜路人纷纷来到郭敬明导演的微博下打算看热闹。
哎,郭导的一条电影《晴雅集》定档预告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好一手白狼王悍跳自爆式发言求关注,让我们吃瓜平民来看表演,为了把自己票出去,玩起了让观众看我的电影也不是,不看我的电影也不是的精彩操作。
郭导新片上映,你要不看人家的电影就开喷,那你一定是片面的了。
但是万一花钱给自己找罪受,岂不是上了对方的当。
可能有人说,郭导的水平,看之前的作品已经足够摸底了,就没有必要发那冤枉钱了。
但是谁又能说一名导演这次拍了烂片,下一部一定又是烂片呢?
在你没有走入影院亲眼看完他的新作品之前,你都不能武断地批评他这次拍的到底还是不是一部烂片。
这一理论被戏称为“郭敬明的片”理论。
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郭敬明
你不喜欢的电影又不代表就是烂片。
以上称之为郭敬明无烂片三大定律。
但其实还是有人理解郭敬明导演发卡行为的。
有的演员说,导演凭个人喜好来做决定,这个本来就是行业真实存在的现象,而这个喜好也完全可以是来自演技之外的东西。
那如果不是靠演技的高低来决定角色又是什么呢?
谁又给了郭导可以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力呢?
就是导演背后资本的力量。
再好的导演或者说创作者们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是投资者要求的是回报,不是你收获了多少好评和赞誉。
当然了,名利双收是没有人会拒绝的。
所以创作者在资本的竞争夹缝中求得生存,这才是更为血淋淋的现实。
如果制作一部好的作品,挖掘好的导演,寻找好的剧本,聘用有演技的演员是唯一赚钱的方法,那资本一定会那么做。
但如果,选一个会取巧的导演抄袭搬运一个现成的剧本,以及聘用虽然没有演技,但是又有流量的小鲜肉,就可以赚钱,甚至还可以赚大钱话,那资本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
对于投机的创作者和被流量所青睐的小鲜肉们而言,他们知道资本不是在背后为他们撑腰,而是作为赚钱机器,他们此刻只是资本身前的傀儡罢了。
对个人而言,我们自身要有点东西
而这种价值是最容易被淘汰、被更替的,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观众一个事实,不要寄希望于资本的良知和自我约束。
我们每一名观众所决定买下或者放弃的每一张电影票,才是对它的最好调教。
您说呢?
你如此期待,我又怎会懈怠!
大家有想要聊的话题,可以提出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