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晋又一新剧来袭?显然,这一作风更可贵
近日,罗晋因老婆唐嫣生了女儿后,没有表现出人们期待中的欣喜若狂,而成了网络热点。罗晋解释道称,可能是在工作当中,把大悲大喜都用完了,所以特别看得开。罗晋此话不假,且不说罗晋之前的一些作品,就说最近他主演的《鹤唳华亭》、《别云间》,确实太过耗心力。
《别云间》是《鹤唳华亭》的番外篇,共12集。也有说,《别云间》是《鹤唳华亭》删掉的12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看完《别云间》,同样是感到非常郁闷、憋屈。对于罗晋演的萧定权,真是爱不起了。
先简单合并介绍一下《鹤唳华亭》和《别云间》:皇帝萧睿鉴此人权力欲太盛,疑心太重。因为他的皇位、皇后原本就是从太子哥哥那里夺来的。而这其中,皇后的哥哥,将门出身的顾思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着顾思林为国出生入死,三儿子,也就是死去的皇后的儿子萧定权,稳稳地坐在了太子的位置上。
皇后死后,皇帝与贵妃算是很恩爱的,贵妃又比较会生,在皇帝坐上皇位前,就生了大儿子,皇帝登基后,贵妃又生了五王子。两个儿子都很优秀能干。大王子娶妻后,又得到了老丈人的帮助,在朝廷的势力日盛。五王子更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异常凶猛,但年轻尚未成婚。于是,他们做了很多事情,就是要抢太子之位。
皇帝萧睿鉴对三儿子萧定权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萧定权的母亲原本属意于前太子,奈何嫁于萧睿鉴,前太子又死于萧睿鉴之手。虽萧睿鉴真心爱皇后,但心结难解。于是,把这份纠结的感情,转移到了三儿子萧定权身上。父子感情,相当的“水深火热”。
对于自私的萧睿鉴来说,也许,萧定权死了,才是最好的结局。萧定权一死,他和贵妃所生的大儿子做太子,将来继承大统,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萧定权有个名将舅舅顾思林,还有一个同样生龙活虎的表弟顾逢恩。加上前太子有个遗腹子许昌平,因亲爹被萧睿鉴夺了皇位,亲娘受了皇后的恩惠,加上萧定权为人守正,而站在了萧定权这边,他们都一心想帮他坐上皇位。于是,萧定权在太子之位上,总是摇摇晃晃。
萧定权从小受到正人君子的教诲,守正,事事以天下先。然而,这也大大限制了他的人生宽度。也给了别人伤害他,以及伤害他身边人的机会。无数次,在看《鹤唳华亭》的时候,我在心中默念,杀了这个不把你当儿子的皇帝亲爹,你来做皇帝。但是,萧定权做人太讲原则了。在《鹤唳华亭》中,皇帝对萧定权确实太无情,可以说,很多次,他心中明镜似的,就是在帮助大儿子,陷萧定权于死地。
到了《别云间》,萧睿鉴这个角色已经有了明显转变。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么针对萧定权了,而且,已经后悔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对萧定权之前的所作所为,父子之情得到缓和。而皇帝萧睿鉴也发现,这么多的儿子中,萧定权才是那个最像自己的人。
这里,我倒觉得并非是萧定权真的有多像皇帝萧睿鉴。而是,在多年的宫廷缠斗中,萧定权表现出来的智慧,让萧睿鉴很是欣赏,同时,萧定权多年来在太子之位上如履薄冰,所表现出来的品性高洁,已经收到朝廷内外的同情与认可。萧睿鉴说萧定权像自己,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同时,萧定权将来继承大统,也已经是众望所归。
而萧睿鉴这个皇帝,做得还是太过算计了。他对萧定权这个未来继承者,始终没有放下戒心。权力这个东西太诱人了,谁又肯轻易放手呢?于是,萧睿鉴用已经成人,且慢慢露出獠牙的五王子来牵制萧定权一方,以保证自己在皇位上,再稳稳当当、安枕无忧地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谁知,五王子道行太浅,做坏事被逮个正着,皇帝是真无情,把五王子甩给萧定权处置。萧定权很清楚,放了他等于给自己埋下祸根,弄死他,等于让皇帝抓了把柄,但无论如何,五王子必须死。谁知,五王子也不傻,明知自己无生的希望,也要找个垫底的。垂死挣扎之际,安排死士去截杀萧定权的舅舅顾思林。而这,又出乎了皇帝的预料。
顾思林作为有功之臣,在回京的路上被杀,儿子顾逢恩决心携太子萧定权谋反朝廷、为父报仇。而顾逢恩有谋反之心,皇帝早有所料,安排几万精兵悄悄前去镇压。智慧过人的萧定权,对皇帝的安排也有所预料,于是,在阵前将自己这个太子给废了,乱了顾家军的军心。顾逢恩在城楼上引颈自刎。
太多的人,为了萧定权牺牲了。萧定权后以废太子的身份回宫。陆文昔来见萧定权时,告诉他自己已经怀孕,并给了他一根簪子,后萧定权用这根簪自杀而亡。陆文昔在生下儿子后自杀。这下,做皇帝的总算可以安心了。几个儿子,该流放的流放,该死的不该死的也死了,小的还小。将来的天下,看样子是要传给六王子萧定梁的。等萧定梁成人时,自己正好老得不行了。
天下皇权,皇家亲情,作为萧定权的扮演者罗晋,要吃透角色,的确要经历大悲大喜。也难怪他能看淡很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