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长寿村:长者平静如春水 桑榆晚景田园梦(3)
长者平静如春水
当然,长寿的长者,必须是这里最重要的内涵。
在街边的楼房里,还不时能见到百岁以上的老人,一般都是女性。她们坐在纺车旁,熟练地重演着相伴一生的纺织步骤,白头如雪,但没有一点儿龙钟的老态。游人们见了这些老寿星,都会上前握个手,请她们摸摸自己的头顶,希望借此获得健康长寿的祝福。
我见到的是一对姐妹,姐姐先嫁到这里,因为无法生育,丈夫后来又娶了妹妹。她们和睦地同处一室,一道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百年人生。妹妹头发已经雪白,还能纺线,姐姐的头上则还能见到丝丝黑发,坐在屋角托着腮帮子神思悠悠。她们时而交谈一两句,语气中都是平平静静,丈夫在70多岁时过世,姐妹俩已经毫无龃龉地过了30多年。
我想,自然环境诚然是长寿的必备条件,以粗粮为主的饮食是辅助性因素,而见到这些老人所能感觉到的那种内心的平静,也许对生命的长度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今天身在其中,感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向城市看齐。村子里随处可见建筑工地,生活逐渐富裕也让微观的生活环境也不似以往那样自然原始,而生活的心态,显然也不再像以往那般平静如水。这些观感,难免会在旅行者的心中泛起一点忧思的涟漪。
盘阳河畔夕阳斜
我没有在村子里住宿,但我一直等待着黄昏的来临,因为与长寿的长者最契合的景象,必然是夕阳晚景。
然而天近黄昏的时候,田野上活跃的不是老人,而是孩子们。他们蹦跳于田野,把一粒粒的笑声洒在陇亩之间,又从陇亩之间的荒草里收获一把把的野菜。那是自然对这里生活着的祖祖辈辈的馈赠,俯拾皆是的野菜,因为游人如潮而更加抢手。
盘阳河边的野渡,横着几条简单的竹筏,竹木垂下的枝条,与宝蓝色的河水一同建构起乡野的清爽和妩媚。郁郁苍苍的群山和被群山的线条所勾勒的红霞,倒影在水中,让暮色昏然中的河面呈现出冷暖共济的颜色。一位老者,轻摇着竹筏,悠悠地划破水面的静谧,水面粼粼,像是自然的呼吸在律动。
在一片遍布着鹅卵石的浅滩,芳草萋萋中,一群归鸭身形摇摆着离开河水,留下一串呱呱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