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电影为什么这么火?
《夺冠》能火除了大腕的演技,导演及真实中国女排出演等吸引眼球外,本人觉的最关键是放映时间段正当时,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疫情过后,一则好的电影没有,二则内心受伤的我们现在也需要一种安抚。而《夺冠》拍的很真实,关键很多场面是事实还原,还有中国女排队员的参演让大众重温了夺冠的历史和现实,还有契合了当下宣扬的爱国情怀。我们感动的似乎不仅仅是球队女排的拼搏精神,它似乎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唤起老一辈人内心的情怀和中年人小时候的回忆。女排精神是几代人的传承,代表着中国,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似乎向全世界传达:在我们中国人眼里没有“不行”两字。
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我们很多的观念与看法。当时很多国家不仅没有伸出援手,还对我们落井下石,让大家看清很多事实。还有米国不断对我们国家进行科技制裁,芯片被封杀,不断遏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也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团结,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而团结就是一团火焰。我们在米国拒绝我们登他们空间站后却发射到了神舟十一号,竟然还组建了自己国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又一次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人一定行。现在不容乐观的周边形式促使我们现在需要一种精神意志去破局,而《夺冠》正好精神上引领我们团结在一起支持破局,这就是所谓的爱国情怀吧。
《夺冠》电影不仅仅受到希望给自己孩子爱国教育年轻父母的喜爱,更是受到一批中老年人的追捧,同时也冲击着当下一大批年轻人的价值观。
现在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四年前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情况下的连扳三局,随着惠若琪队员最后一记拦网扣杀得分,逆杀塞尔维亚,重夺时隔12年的奥运金牌。殊不知在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精神就感动了举国上下的同胞,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冠军了。
记得80年代很火的日本影片《排球女将》,一首“青春的火焰”和主角“小鹿纯子”让我们见识了日本的排球训练,当时觉得电视中科幻的日本女排“晴天霹雳”“幻影旋风”“高抛发球”特别厉害。实际当时日本女排就有“东洋魔女”之称,几乎没有人看好中国女排。而当时中国女排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似乎不可能的奇迹,打赢了强悍的日本和古巴排球队,谱写了中国女排的“青春的火焰”。当时拦网受伤桡骨断裂仍打绷带单臂拼完五局的陈招娣;髌骨断裂仍然打完全程的“铁姑娘”曹慧英;队长孙晋芳忍着腰伤上场,赛后无法站立;创下单场扣球102次奇迹的“铁榔头”郎平等等。她们通过一分一分的死磕,一场一场的硬拼,取得世界瞩目的“五连冠”,演绎着那个年代“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那时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都搬着凳子全神贯注围在同一台电视机前观看女排比赛,当女排夺冠后,大家和女排队员一样热泪盈眶,那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当时日剧《排球女将》照片
中国女排虽然经过了辉煌,但后来也经历了失败与沉寂,但我们中国女排不服输的韧劲和精神一直都在。那是靠精神支撑,更靠实力的干劲,那是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的精神。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总结经验,学习技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天知道她们背后付出多少汗水和血泪,克服过多少艰辛,终于又重铸辉煌。
正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你一路虽然走的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这些话对当代年轻人,对处在教育迷茫中的年轻父母都是很好的激励。
让孩子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夺冠》的火,是电影符合了现阶段大众内心的精神需求,它是属于孩子、年轻人、中老年人等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电影。《夺冠》虽然只是一部电影,无法演绎出中国女排那艰苦训练,背后流泪流汗的历史每一刻,但却带领观众重温了中国女排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读懂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跌宕起伏,犹如每一个人的人生循环往复。
作为平凡的我们,是否有同感,就像是在看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曾无数次被生活打败,但《夺冠》看后又激发我们学会每一次都要坚强地站起来,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