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英雄尹春龙千万卖奖牌【图】
汶川地震时徒手救人、被目为英雄,如今要将自己获得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拍卖,年轻的尹春龙注定会成为“新闻人物”。
2008年,映秀马元江搜救现场的尹春龙。
2008年,20岁的尹春龙徒手救出被埋6天的映秀电厂职工虞锦华、地震中最后一名生还者马元江,背出失事飞机机长,被誉为“抗震英雄”,并获得奖牌。
尹春龙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牌。
震后的尹春龙回到资阳重新种起香菇,如今,光环逐渐退去,负债累累的他将目光转向这块奖牌——他认为“最值钱的东西”。两周前,他人生第10次来京,一边找了份临时工,一边期盼着奖牌能拍出1000万元,“回去再干一番事业”。
震后回家创业
3年赔了200多万
在公众眼中,尹春龙的第一身份是“抗震英雄”。带着这个光环,尹春龙震后回到资阳老家的他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他还是选择继续种香菇,并借款扩大种植园规模,引入抗旱设备。
为鼓励尹春龙创业,老家资阳市为他提供了8万元青年创业贷款;在当地雁江区领导“关照”下,他又轻松拿到了资阳雁江农村合作银行的30万元贷款;两个搞企业 的老乡也先后借出共70万元;尹家的亲戚朋友也借了几万块。拿着这笔钱,他把大棚搬到昆山农业园区,租了30多亩地。算下来,一年大概有30多万的利润。
其间,他还试图创办成都双流春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没有自然灾害,这条路还是能走通的。”尹春龙说,是震后3年的4次自然灾害让他赔了200多万元。
他称,从2009年起,他的香菇大棚每年夏天都要经历一次水灾。去年7月,一场暴雨更是摧垮了刚刚投入使用的抗旱设备,香菇无一幸存。去年12月,双流县政府最终以1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尹春龙的香菇公司。
对口扶持尹春龙的双流县西航港街道办事处关工委负责人表示,这份香菇生意更大的问题是经营不善,“他的账完全是笔糊涂账,我们让尹春龙报一下公司的财务,说买了哪些东西都行,结果他都答不上来。”
事实上,尹春龙曾一度将香菇基地交给父母管理,自己则在外为“大项目”游走。要回乡投资建核桃基地,要给饮用水厂家做代理商,要买车拉砂石,但这一个接一个的设想到最后都半途而废。除了做生意,尹春龙还加入了中广网教育频道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