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1岁宝宝口鼻钻蛔虫 因无人收养捡地上的东西吃
患病宝宝
随81岁的外曾祖母桥下卖菜,露宿街头,经常捡地上的东西吃,广东韶关1岁7个月大的女童小福娣体内寄生了大量蛔虫。患脑积水及严重寄生虫病,两天内17条蛔虫从其鼻孔、口中和肛门钻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昨日,广东韶关1岁7个月大的"吐虫宝宝"小福娣在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开始了驱虫治疗。
捡地上食物致寄生虫病
小福娣已经有1岁7个月了,但看起来和7个月大的孩子差不多,瘦瘦小小。
此前,她一直和外曾祖母在韶关西河立交桥下卖菜。直到网友“宝贝田田君”拍下照片,并上传至微博。
这条微博,改变了这对老小的命运。
当地公益组织韶关市立德会顾问梁永宁介绍,小福娣的母亲和外公都是智障人士,外婆改嫁,父亲不知道是谁。母亲出嫁时,对方拒绝了小福娣。她只好留在了年迈的外曾祖母身边。
外曾祖母的家,距离韶关市区20公里。梁永宁说,老人自己种香蕉种菜,长期在桥下卖菜,也经常住在那里。但由于老人年岁已高,照顾小福娣,已经力不从心。有时候顾着卖菜看不过来,小福娣就捡地上的东西往嘴里塞,也正是因此感染了寄生虫。
查出患病被收养者拒绝
微博发出后,韶关市立德会把老人送进了当地的养老院。经民政部门、村委会等确认,老人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立德会为小福娣寻找到了一户人家收养。
但很快,小福娣又被送回了立德会。因为在体检中,她被查出有脑积水和严重的寄生虫病,收养的那户人家终止了收养程序。
“给孩子找收养家庭前,必须先把病给治了。”11月9日,立德会将小福娣送来北京,交给中华儿童少年慈善基金会西部儿童基金的志愿者,为小福娣全面治疗。
驱虫过程可能长达半年
“本来以为脑积水会是她最大的问题,却发现寄生虫病才是最让人头疼的。”西部儿童基金负责人李哲一直把小福娣带在家中抚养,并带她去儿童医院进 行全面检查。受脑积水的影响,小福娣的智力低于同龄儿童。不过,更让人发愁的是,几天来,她发现小福娣持续高热,不断有巴掌长的蛔虫从其鼻孔、口中、肛门 处钻出。
“是蛔虫引起的急性感染。”李哲说,经儿童医院检查,小福娣的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肠道内有大量蛔虫,继发肝脓肿。
昨日上午,擅长治疗寄生虫病的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为小福娣开出了驱虫治疗方案。小福娣的驱虫过程,可能要长达半年。
李哲表示,在治疗结束后,会考虑将其送入儿童福利院,寻找合适的家庭收养。
独家解读>>
【蛔虫症到底是什么病?】
蛔虫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该病常可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并且可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所以,不可将蛔虫症仅仅视为儿童的小毛病,而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蛔虫症的症状和危害】
蛔虫的成虫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其虫卵通过大便排出。食物或手被虫卵污染后,即可经口感染面恿蛔虫症。虫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便会引起孩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腹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等。其中腹部疼痛的程度多不太严重,常为阵发性的脐周或脐稍上方部位隐痛,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不定。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孩子腹痛可较为明显。此外,部分患有肠道蛔虫症的孩子,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易惊等等。这是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至血液中所造成的。严重的肠道蛔虫症患儿还可继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以及智力发育欠佳等情况。
此外,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当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在孩子发生高热、消化不良、以及驱虫不当等情况时,可使蛔虫产生骚动,从而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以及蛔虫性肝脓肿等严重情况。蛔虫从孩子的鼻中钻出的情况亦并非少见;对特异性过敏体质的孩子来说,如患有蛔虫症,则可反复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