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别问,问就是磕少年友谊
文|张月寒
最近时常有种苍老感。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说,“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
在社会,好像就是这样。有时总觉得身后有千军万马在追你,而你只好消亡于敌军的铁蹄之下。少年时心比天高的明亮眼睛,随后似乎会一年年黯淡。
《明日之子第四季》剧照
近日一个被谈论较多的综艺《明日之子乐团季》,就让人看到了一种少年感,也勾起了很多人的校园情怀。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看一群男孩子的热血?我想或许是因为一切还未被失望或打击之前,大家乐意看到一种年轻的无畏,也不想掐灭他们做梦的状态。就像你在高考结束后那个暑假,在雨中骑单车等一个红绿灯的时候,突然想,远方的道路,任何道路,当真是勇往直前、没有任何阻碍。
这个节目一处细腻的地方是成功展示出了男孩子的天然青涩。贾宝玉的著名论调:女人一嫁了人就变鱼眼珠,从清清白白的女孩儿家变成了类似周瑞家的。这个观点放在男性身上,会不会也类似?——我们都曾目睹了无数校草变世故的瞬间。曾经清清爽爽的某个少年,突然有一年,变成了一个挺啤酒肚敬领导酒的人。所有人包括他本人都觉得这是最自然不过的“社会化”,可你却觉得灵性被封印。
什么时候,我们变得自己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自己真有那么好、不再相信自己的梦想了呢?
作为一个第一季大放异彩的节目,这次第四季刚官宣时,有些评论并不大看好。但是,首期一播,却出乎意料收获了不错的评价。部分原因或许是因为干净的剪辑。废话不多立即进入展示环节,首先用技艺夺人。这样一期下来,就成功塑造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
杨英格感觉就是那种启发画家的俊美模特,吹来一丝苏格兰高地自由的风;呼麦的哈拉木吉,发型跟成吉思汗似乎有神似之处
;看到冬不拉出场的时候我有点激动,小学时唱了那么多遍《弹起我心爱的冬不拉》此刻终于见到冬不拉本人;唢呐那段有种喜庆和时尚并存的感觉,好像一个人同时喝香槟和大碗烧酒,身处时尚街区和村里院中空地的一张方桌。
男生友情显然是节目圈粉的一个点。但观众为什么爱看?我想一是年龄段,另一是才艺颜值。心理层面来说,在这茫茫世界,找到一个和你相投的人,蛮难。有的人你光听他说话就很烦,仔细了解之后,发现内里的价值观也和你非常非常的不一样,简直就是灰心。所以,面对屏幕上呈现出的友谊,就算它是剪辑过的,你还是会很羡慕那个年纪的简单合拍。
比如第一场1V1小考核,大提琴那个表演为什么能获胜,是因为那首歌仿佛瞬间把人带到了校文艺晚会现场。谦和学长和乖帅学弟在台上表演了一首他们准备了很久的曲子。那一刻,考试、成绩、你不喜欢的枯燥科目,仿佛都在这两个男生的和谐演绎中被消解了。你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在一场校园偶像剧中,有点类似看《我为歌狂》动画片的代入。
朴树在这个节目也很有气质。他的表情有时像雕刻一般,显出一股宁静深长的意味。我看弹幕和各种评论,朴老师这次是真的蛮圈粉了,主要原因还是“平等”。到了一定年龄,你自己把一些事想明白以后,当别人主动询问时,以一种你自身独特的、没有经过太多设计的方式输出,它反而就变为一种舒服。
我有的时候在一些饭局,最怕遇到某些非要向后辈传授人生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姐姐,也特别怕某些非要显示自己博学所以从古论今的中年男子。把年轻人头按着非要对方吸取自己的“经验”,是一件很可怕和很孤独的事。朴树这次为什么能圈粉?恰恰因为他在节目中的所有输出,是平等的。他对更年轻一代表达看法的方式,很平等。
如果说有些我觉得略“过”的地方,是节目这次组cp的策略是不是有点浓度偏高。第一个剪杨英格和李睿洋的cp片段时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但发现后来的很多片段都是两两“配对”的形式,就觉得貌似有点过多。
男性友谊,可以展现一种更群体性、更广阔的情谊。为什么我们以前看学校里的男生足球篮球赛时会激动?是因为平时课堂里和你一样背书背单词的他们,在运动场上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们不再是平时课桌总越线、随意使用你文具的张调皮王捣蛋了。一种更大的东西,比如团队凝结、克服艰难达成目标以及激发自身最大潜能等,被凸显出来了。所以校足球赛篮球赛,历来是校园男生们的一些高光时刻。
而且校园,还处在一个有才华尽情展示、不用担心后果的环境。进职场以后,人们往往发现有时才华并不是展示越多越好。所以,这个节目受欢迎的另一原因或许是让人怀念曾经那个尽情展示自我、允许散发光芒的极致性,最后一个可以让人撒野狂欢的年龄段。
小时候看《三个火枪手》,很感动于书中描述的男性友谊。但是,大仲马刻画的那种“肝胆相照,从钱财到性命都不计较彼此,始终相互支持、从不退缩,共同作出的决定,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大家一道,都能坚决执行,四双手不论是四处出击还是集中攻击一点,不论是秘密地还是公开地,不论是从地道里还是从壕沟里,不论是用计谋还是凭实力,都必定能开辟一条道路”的男性友情,现实生活中或许没有那么容易遇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屏幕上、文艺作品里,去欣赏一些类似的东西。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喜欢刻画男性友谊的作品?这或许是一个原因。
人这一生,需要很多来自他人的支持。不仅是来自异性的,也需要来自同性的;不仅需要来自家人的,也需要来自和你完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只是单纯喜欢你这个人的他人的支持。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支持”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好,它让你看到一种美好的可能,并倾心追寻。
作者档案
张月寒
已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喧嚣》,长篇小说《花若瞳》。作品关注女性自我成长、情感困惑、都市心灵。
三联生活周刊
个人公号:月寒轻话题(ID:zhangyuehan1214)
个人微博:@作家张月寒
B站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20年后重返霍格沃茨: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