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联最新消息因伤缺战 易建联为什么离开NBA
近日,易建联因伤无法参与男篮亚洲杯,阿联表示非常遗憾,但同时也希望大家对男篮新手多些宽容。其实,易建联本身也具有些争议,当初他离开NBA,也让很多人唏嘘,易建联丢鞋事件也曾引起舆论骂战。那么,现在易建联最新消息怎样呢?
易建联:遗憾因伤缺战国家队 年轻男篮需宽容
易建联
8月16日,男篮亚洲杯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激战正酣,中国派出杜锋执教的男篮蓝队参赛。因伤缺席本次亚洲杯的易建联近日在自己的训练营中,对自己无法参赛表示遗憾,同时也对年轻的队友送上了祝福。
本次亚洲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次加入,在易建联看来,对手的升级对中国男篮来说并非坏事:“毕竟世界水平提高了,而水平提高是好事,特别是像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加入了亚洲杯,其实对未来发展,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希望有机会去碰这些强硬的对手,因为能跟他们多打比赛,才好进一步去提高自己。”
中国队在此次亚洲杯上的表现普遍呈现慢热,首战菲律宾开场便挖下大坑,最终输掉比赛,之后对阵卡塔尔和伊拉克的比赛也都出现了状态起伏的状况。对此,阿联表示:“很多年轻球员都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嘛,需要时间去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他们需要多打这种比赛,学会打这种强度的大赛,后面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当中国队在亚洲杯上暴露出种种问题的时候,许多球迷便想到了此次因伤没能参赛的易建联。对此,阿联坦言:“很遗憾这次因伤不能参赛,但我希望大家能多给中国队一些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更专注在赛场本身,为未来积累经验。”
易建联为什么离开NBA?
易建联
在最近央视体育频道的一则体育年特别节目中,回顾了2016年以来中国体育一些比较重大的人和事,易建联也作为被盘点的重点人物之一出现在节目中,从他奥运会之后的所有经历,包括回归NBA在回到CBA。以及赛季开始不久一些备受瞩目的事件等等,他认为所所有的经历都是自己的财富!
特别是对于从NBA季前赛之后回到CBA,易建联再次说出了当初的原因!
再谈往事,易建联感慨万千,他承认自己最初的愿望当然是留在NBA,在这个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但是从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的话,在湖人队的现状以及自己在湖人队中担任的角色,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而是有很大差别。
但是,自己的技术特点已经基本定型了,现在再去适应新的打法和位置,应该从现实角度来说是一个比较不现实的方向,而且自己希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更多的留在球场之上。
也就是说,易建联回到CBA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在NBA湖人队的战术体系中的位置。存在即合理,当年的六号秀和之前在NBA立足,奥运大放异彩,绝对不会是歪打误撞,因此,易建联能立足NBA,但却不适合湖人。
实际上,易建联在沃顿手中被当成了五号位对待,也就是说易建联更多的是要去内线硬刚!且不说易建联本身是一个纯正的四号位球员,在之前的NBA之旅中,他就很少被当成中锋在场上效力的,更别说自己就是为了来NBA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却因为位置不合适面对了坐穿冷板凳的结局。
其实,易建联当初回到NBA,不少球迷和专家都认为他会留在湖人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完美适合沃顿体系,毕竟沃顿是勇士的小球体系的助教之一,而易建联空间型内线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点。然而你可以看到,一是阿联根本就不适应NBA级别的五号位;二是即便是现在,都没有看到湖人搬了当时勇士的体系,也就是说,沃顿想尝试用易建联做翻版勇士,但是不适合,最后他醒悟后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球队都能用勇士阵容,因为在他的阵中,没有变态准和格林一样的内线。
尽管后来不少球迷各抒己见,其实,都是当初阿联加入NBA后自己被乐观化了!
易建联“扔鞋”事件回顾
易建联
当易建联在比赛中突然脱下那双李宁鞋,表情漠然的转身离场时,现场的球迷对这一幕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是因为什么。
在世界各大体育联赛中,没有人见过任何一个职业球员曾经因为鞋子不合适而选择中途退场,但在CBA,这一幕却成为了中国篮球联赛职业化改革前夜的一场闹剧。
事到如今,我并不想说易建联选择脱掉鞋子中途离场究竟是对是错,因为每个人对这件事情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易建联为什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场地,亦或者他脚上穿的那双鞋子究竟是否合适,只有他自己清楚。每一个运动员都应该有权利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球鞋,就像阿联自己说的那样,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只是在CBA,球员并没有选择球鞋品牌的权利。
在孰是孰非的争论面前,我相信很多人更关心的是,如此让整个中国篮坛都感到无比尴尬的一幕,究竟为什么会发生?
易建联丢鞋事件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为鞋撕逼!深扒CBA利益争夺背后的内幕中,我已经给大家讲述了CBA第一轮比赛中关于鞋子引发的风波。我在那篇文章的最后部分就已经写到:周琦和王哲林的微博,也只是这场商业利益斗争的小小开端。如果下一轮比赛易建联能够代表广东登场,你很可能还会看到类似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当周琦和王哲林在第一轮比赛中拒绝穿着联赛赞助商李宁提供的球鞋,并在赛后发微博质疑联赛赞助商提供的球鞋无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时,由NIKE导演的这场撕逼大戏就已经真正开始上演。
虽然是非联赛赞助商,但NIKE一直希望自己的权益能够在CBA比赛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但从李宁公司当初以20亿的天价赞助合同与负责联赛运营的盈方公司签下一纸合约之后,CBA的装备赞助权益就已经全部归李宁所有。可由于中国市场巨大的利益诱惑,NIKE仍然一直想尽办法在CBA市场上让自己的品牌有所体现。
只是在王哲林和周琦发出微博质疑联赛赞助商的球鞋无法对他们提供保护时,外界舆论的导向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将矛头指向李宁,反而更多的舆论是在质疑两个年轻人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发出这两条微博背后的利益驱使。
如果我不说,恐怕没有人知道在这短短的3天之内,NIKE和李宁之间究竟发生了多少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