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吃什么好呢? 各地冬至传统食物大盘点(2)
冬至的传统习俗
冬至
我们前面了解了冬至节吃什么,现在来说一说冬至的一些习俗。.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1.家人团聚
家人团聚
冬至作为冬季中的中华民族的一个大节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是最基本的过节习俗。在一个城市的亲人都要聚到一起,常常聚到老人家里庆祝。不在一个城市也会往家里打电话问候。
2.祭祀活动
有些老人会在冬至这一天去老家上上坟,不方便回老家的也会在家里,做一个小供桌,摆上一些饺子、酒、水果等,祭奠家中故去的老人。
3.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l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的一种企盼。
4.冬至赠鞋
赠鞋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5.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6.献袜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
7.腌肉
腌肉
凡是猪肉、猪蹄、鸡、鸭、鱼等,一般都将其炒过之后用盐和花椒腌演,约过半个月后取出,晒干即可煮食。色红,味道咸香,俗称之为咸肉、咸蹄、咸鱼、咸鸡、咸鸭。如果再用昔油浸渍,过十来夭后取出风千,味道尤其醇厚香美。如果再用泥巴将其糊上,还可以过夏。江苏江宁居民的咸藏鸡鸭,有连毛一起腌的,风干后食用,味道也很美。
8.腌菜
冬至节吃什么?蔬菜对于人体有清血生精、调和肠胃的功效。因为种类、性质的不同,又各有药用。经霜之后.菜正肥美,如青菜、雪菜等,一般都用盐在缸瓮里腌放,是过冬时的美味,称之为盐菜。有些地方也留到盛夏才打开食用。
9.消寒会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后人在冬至之后,也有人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10.藏冬冰
冬冰
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夏季用冰制作冷饮,需要盒更大。我国古人很早就懂得如何制冰用冰。《诗经》中有“纳于凌阴”的句子,可见民间藏冰,远在周代就已经实行。
11.戒房事
冬月气温降低.万物敛藏,人体也是这样。因此此时最忌纵情态欲,否则精耗血亏,体质日虚,难于抵抗严寒气候。此外,冬至在气候变化上,也是一年中的一大节气,尤其要注愈节欲养生,多作休息。《后汉书礼仪志》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冬至节气相关内容的介绍。冬至节吃什么?我想现在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冬天食物的进补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食补好过药补,各位这个冬天千万不要忘记给自己补一补哦。